今日8月20日网上证劵放大网站
全文共2920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一架自称出现“机械故障”的苏联民航客机降落在了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机场,舱门打开的一瞬间,涌出了数十名手持自动步枪的苏军突击队员。文|潇湘倦客1968年8月20日深夜11点,布拉格鲁齐内国际机场的管制人员接到一架苏联民航客机的紧急信号:飞机出现机械故障,请求迫降。按照国际惯例,机场人员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架飞机的请求。
但当飞机滑行到停机坪后,舱门突然打开,数十名手持自动步枪的苏军突击队员蜂拥而出,迅速占领了机场指挥塔。
一场精心策划的入侵行动,在这个宁静的夏夜悄然拉开序幕。
展开剩余89%1 布拉格的春天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被迫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在轻工业与农业上发展落后,致使生活必需品供应短缺;制度上则个人崇拜,官僚主义等一系列苏式通病盛行。致使社会矛盾加剧,引发各阶层的极度不满。
1968年1月,捷共中央委员会进行了一场历史性的选举。亚历山大·杜布切克这位时年46岁的改革派领导人当选为中央第一书记,接替了反对改革的诺沃提尼。
杜布切克上台后立即掀起改革浪潮。他公开挑战苏联模式,大胆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撤换了反对改革的重要人物。4月,捷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民主的、适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
▲亚历山大·杜布切克
这份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在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同时,发展同一切国家的互利关系。
西方媒体将这股改革浪潮称为“布拉格之春”,纲领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全国民众的热烈响应,整个国家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
然而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同僚们却眉头紧锁。他们认为捷克表面上是进行改革,实质上是要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彻底摆脱苏联的控制,这是“反苏”行为。
7月14日,以苏联为首的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东德五国领导人在华沙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党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了捷克的问题。会议通过了五党向捷发出的联名信,声称“不能坐视”捷克“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危险”。
▲克勃列日涅夫
2 战争的边缘面对来自五国的联名信,捷共在7月18日复信中坚定地批驳了对方的观点。杜布切克明确表示:“捷克斯洛伐克有权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容外力干涉。”但苏联显然不接受这种观点。
7月22日,莫斯科派出以米哈伊尔·苏斯洛夫为首的苏共代表团抵达布拉格,展开为期数日的“紧急磋商”。表面上是磋商,实则是在施压。
7月23日起,苏军开始在捷边境大规模集结。苏联国防部发布公告称:苏陆军在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脉的广大区域举行军事演习,这明显是对捷克的武力威胁。
7月29日至8月1日,苏共与捷共领导在捷苏匈三国交界的切尔纳小镇会谈。杜布切克拒绝了苏联的无理指责,苏联则单方面宣称“苏军有权进入捷境保护共同安全利益”,会谈不欢而散。
8月3日,苏联等五国领导人再次与杜布切克在布拉迪斯拉发会谈,这也成了最后一次谈判尝试,但依然无果而终。
当天深夜,苏共举行了闭门会议。据事后解密的档案显示,勃列日涅夫仍希望通过内部换人解决问题,他提出“找一个温和但可靠的人替下杜布切克”。但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安德罗波夫等“鹰派”强烈主张出兵干预,并提交了具体军事方案。
最令人意外的是东德的表态。东德领导人瓦尔特·乌布利希多次在会议上声称:“杜布切克正在引发整个东欧的震荡,必须立刻行动,”他甚至一度建议“布拉格广播电台必须在第一波攻击中瘫痪”。
8月19日,勃列日涅夫最终拍板,决定出兵捷克,行动代号“多瑙河行动”。当晚,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向美国传话称:“苏联尊重捷克主权,希望保持地区稳定。”并提出建议,希望在8月21日发表10月上旬约翰逊总统访苏的消息——这显然是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即将发生的入侵的注意力。
苏联计划首先以空降部队突袭布拉格机场,随后华约五国军队将从五个方向分18路同时推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行动时间定在1968年8月20日夜。
在那夜的布拉格,广播里仍在播放着杜布切克不久前的一段讲话:“我们的目标,不是脱离苏联,也不是投向西方。我们只想让社会主义更有人性、更有希望。”
而即将入侵的坦克,已经悄然的在捷国境线上集结。
3 夜幕下的入侵1968年8月20日深夜11时,布拉格机场被苏军控制后,伊尔-76军用运输机一架接一架降落,大量的坦克、装甲车和战斗人员从飞机上卸下。
而苏联驻捷大使馆的公务车也早已在机场路旁等候,这些车辆带领苏军直扑布拉格要害部门:捷共中央大厦、政府大楼、邮政局、广播电台、军事设施等。
与此同时,华约五国超过20万人的部队从波兰、东德、乌克兰等地同时穿越边境,直插布拉格、布尔诺、俄斯特拉发、科希策等主要城市和战略要地。
当时苏军通过电台发出声明,他们是“应捷克党政官员的请求”而来,是“从牢不可破的友谊出发”,目的是“阻止反革命叛乱,保卫社会主义成果”。
8月21日清晨5点40分,捷共在一间临时广播车中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持续不到20分钟,随后通过电台发布全国通告:
“外国军队的进入未经捷克任何合法机关邀请,此举公然违反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互不干涉内政的基本原则。”广播只维持了40分钟,随后信号被彻底切断。不多时,苏军士兵冲进杜布切克的办公室,逮捕了这位改革派领导人。随后他被推入装甲车送往布拉格机场,与总理切尔尼克、国民议会主席等高级领导人一起被押上飞机,送往莫斯科。
4 不屈的人民当太阳升起时,布拉格市民震惊地发现街道上布满了苏联坦克。广播台被关闭,电话线路中断,政府机关一片沉寂。但捷克人民没有被苏军吓倒,一场全国性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迅速展开。
最先行动的是布拉格大学的学生,他们聚集在瓦茨拉夫广场上,手持自制标语、旗帜与苏军坦克对峙;在布拉格街头,青年们爬上苏军坦克挥舞国旗;市民们向装甲车投掷“莫洛托夫鸡尾酒”;瓦茨拉夫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抗议者。
一张著名的照片记录了这样的场景:布拉格居民站在苏军坦克上高举标语牌,上面写着“禁止未经过许可的人员入境”。
8月22日,捷共秘密召开十四次非常代表大会。代表们重申对杜布切克的信任,要求苏联立即释放被捕的捷共领导人并撤出外国军队。大会在告全国人民书中庄严宣告:
“社会主义的捷克斯洛伐克决不会接受一个军事占领当局,也不能容忍一个靠占领军势力扶植起来的伪政权。”5 尾声:在苏联的威逼下,8月26日捷克斯洛伐克被迫签署协议,同意苏军暂驻在捷克境内。
8月27日,杜布切克、总理切尔尼克和总统斯沃博达被苏联送回了布拉格。表面上看,杜布切克仍是捷共第一书记,但这只是苏联的缓兵之计。
1969年4月,苏联直接下令免除了杜布切克的职务,由古斯塔夫·胡萨克代替杜布切克接任捷共第一书记。
胡萨克上台后,立即开始全面否定了1968年的改革,并展开大规模清洗自由派成员。包括杜布切克在内共有50余万人遭到清洗。全国70%的各级领导人被撤换,约200万人遭株连,约20万人被迫逃亡西方。
直到1990年2月26日,苏联才决定从捷克斯洛伐克撤军,撤军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990年2月26日~5月31日;
第二阶段1990年6月1日~12月31日;
第三阶段1991年1月1日~1991年6月30日。
当最后一辆苏联坦克撤出捷克斯洛伐克领土时,距离那场入侵已过去23年。布拉格的春天虽被推迟,却从未被真正扼杀
————☀本文完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
欢迎订阅、点赞、转发、收藏、留言❤
瑷珲城火烧案:1900年东北惨烈血腥一幕全纪录
1900年海兰泡惨案真相揭秘,5000华人遭沙俄残杀,历史不容遗忘!
历史血案:江东六十四屯惨遭沙俄血洗,数千生命湮灭
历史暗箱:一条铁路,撬动东北百年命运,这些血泪故事你不该忘记
苏联最后72小时:超级大国的终结,1991年“八·一九事件”始末
图片来源网络网上证劵放大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湖北省